当前位置:主页 > 神机娱乐资讯 >
科学仪器行业研究:长坡厚雪国产替代方兴日盛
时间:2023-07-09 13:45 点击次数:64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1990 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1949-1969 年,我国建立 起初步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1970-1990 年,由于基础薄弱,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发 展缓慢,1990 年以来,我国因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较快,仪器科学与技术进入快速发展 期,这期间取得了一大批前沿科学仪器技术成果,支撑和引领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和重 大高新技术工程的发展,如以自主研制的超精密工程测量仪器为代表的一批大型高端专 用测量仪器,支撑了我国战略导弹、核潜艇、航空发动机和航天高分工程等国家重大工 程的发展。

  科学仪器主要分为两大类,通用型科学仪器和专用型科学仪器。科学仪器是根据科学的 原理和先进的技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而成的工具,其目的是高效地运用物理原理、 物理关系和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探测,以探寻、获取、转换和存储关于物理量、性 质、现象、作用力及材料方面的信息和数据。随着社会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科学研究中 的重大突破都离不开基础科学仪器设施的支撑,因此科学仪器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推进 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仪器制造位于分析仪器行业产业链中游。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科学仪器原材 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中游为研发制造生 产行业,国外代表企业包括赛默飞世尔、安捷伦,国内有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禾信仪 器等;下游为科学仪器需求市场,主要需求者包括各大科研主体、国家实验室、企业研 发实验室、学校科研实验室等。

  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为实验分析仪器重要分支。实验分析仪器是用于测定物质组成、 结构等特性的仪器,主要包括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波谱仪、能谱仪、电化学分析 仪、热学分析仪等,其中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实验室设备是最主要的产品分支。

  2020 年分析仪器全球市场规模约达 638 亿美元。根据 SDI 发布的分析仪器行业评估报 告预测,202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为637.5亿美元,2015-2020年CAGR达4.4%。 其中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市场空间最大,2020 年达 165.1 亿美元,占比 25.9%;色谱、光 谱、质谱占比 15.4%、14.1%、7.9%。

  欧美占据主要份额,中国需求增速最快,CAGR 达 6.8%。细分赛道中,2015-2020 年 质谱、表面科学、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空间增速最快,复合增长率分别约达 7.1%、5.6%、 4.9%。从地区看,欧洲、美国、加拿大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0 年合计占比 64.1%; 中国地区市场空间增速最快,2015-2020 年 CAGR 约达 6.8%,市场份额占比约 11.7%。

  我国科研仪器市场 2022 年约达 580 亿元,仪器需求十分旺盛。根据 SDI 统计,2020 年中国分析仪器市场份额约 74.5 亿美元,2015-2020 年 CAGR 达 6.8%,沿用该增速推 算,中国 2022 年市场空间约 8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580 亿元。检验检测行业是实验 分析仪器的主要下游市场,涵盖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医疗检测等细分领域。我国 近年来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 数据,2013-2019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营业收入从1398.51亿元增长至3225.09亿元, CAGR 达 14.94%,为相关仪器规模扩张提供支撑。

  下游应用广阔,2020 年国内光谱、色谱、质谱仪行业空间合计超 300 亿元。 1.光谱仪:2020 年市场规模 71.4 亿元。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光谱仪市场规模 在 2020 年达到 71.4 亿元,占据全球市场规模 11.9%。2025 年中国光谱仪市场规模望 达 101.7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速预计达 7.3%。2.色谱仪:2020 年市场规模达 107.2 亿元。随着中国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医疗 卫生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根据观研报告网,中国色谱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 年的市 场规模达 107.2 亿元,同比增长 6.5%。 3.质谱仪:2020 年市场规模 142.2 亿元。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 年中国质谱 仪行业市场规模为 142.2 亿元,2015-2020 年 CAGR 达 19.4%。

  高端仪器制造产业存在诸多壁垒。科学仪器是现代科技、国家安全和工业研发的基石, 其高端化水平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长期以来,中国产业创 新与先进制造崛起面临着缺少国产高端分析仪器的“卡脖子”难题。以质谱仪为例,行 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壁垒、人才壁垒、资金壁垒、营销与服务体系壁垒以及客户资源 和品牌效应壁垒。

  质谱仪上游供应商以海外企业为主。高端质谱仪存在卡脖子问题,行业整体中上游技术 壁垒较高,不存在横跨产业链的公司。目前全球质谱仪市场主要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占据,国外企业掌握质谱仪最核心的技术,我国质谱仪零部件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质谱 仪所需的高端通用零部件(高端激光器、分子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目前仍需要进 口,进口零部件交期长、价格高、售后更换维修不便、不利于仪器功能的定制化,因此 质谱仪关键零件的国产替代十分重要。

  我国科学仪器在工艺、附件、软件等方面与国外仍有差距。海外科学仪器企业非常注重 产品质量,并已落实到设计和生产的细节之中,产品指标领先行业,保证了产品的高可 靠性。反观中国企业在产品开发中设计不够先进,种类较为单一,产品质量指标与国外 差距较大。

  研发投入国产仪器仍需加强。分析仪器的研发和设计涉及精密机械、电子、真空、软件、 自动控制等多学科技术,仪器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从基础理论到制造工艺再到上下游 产业链,我国企业都有要补的短板。过去我国企业承担项目的研发经费主要依靠企业自 筹,而企业利润不高,研发资金投入远低于海外龙头。要让高端国产科学仪器支撑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国产企业修炼内功,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知识产权产出海外龙头专利数量遥遥领先。全球质量分析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 业,来自美国的有 5 家企业,来自日本的有 3 家企业,此外,还分别有 1 家德国企业和 1 家英国企业,未有中国企业上榜。大部分科学仪器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 其专利申请量和所拥有的发明专利量较低的根本原因。

  海外发达国家均注重科研经费的投入。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科学仪器作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基石,已经被美国、日本、 韩国、中国、欧盟等多个国家提到战略发展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多数国家 都非常重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根据 OECD 等机构在 2021 年公布的数据,从各国具体 研发支出来看,美国持续位居全球第一,2019 年为 6127 亿美元;中国自 2015 年超越欧 盟 27 国后,稳居第二,2019 年为 5148 亿美元。从增长趋势来看,中国的科技研发投 入的增长速度是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按照增速,预计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有望在 2022 年 前后实现反超。 海外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强度均较大。从全球研发强度(国内研发支出占GDP 的比重)来看, 根据 OECD 数据显示,2019 年经合组织研发支出增长 4%,研发强度则从 2018 年的 2.4% 增长至近 2.5%。从各国来看,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的研发强度普遍有所增长,其中美国 首次突破 3%,韩国研发强度达到了 4.6%,研发强度最高。尽管 2019 年我国研发强度 提升至了 2.2%,但仍然低于美国在 2019 年的研发强度,也远低于日本、韩国、德国等 主要经济体,因此我国研发强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海外仪器仪表企业布局更为多元。科学仪器细分行业体量小,投入大,利润空间有限。 回顾国际巨头的成长之路,在市场拓展策略上,海外龙头聚焦于细分领域,对相关市场 进行持续渗透,选择优质并购标的拓宽业务线、销售渠道是关键成功要素。

  丹纳赫是全球科学仪器行业中成功的实业型并购整合公司,也是“赋能式”并购之王。 自成立起,丹纳赫通过兼并、收购,市场份额快速增长,逐渐形成生命科学、医疗诊断、 环境与应用三大业务板块,并发展出独特的 DBS 生产管理体系。 丹纳赫通过战略性并购创造长期价值。丹纳赫的并购原则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市场方面:需要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小的细分领域、具有比较高的进入门槛、与现 有公司在同一个领域或者相近领域的特点。 2)公司方面:需要具备在细分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有较强的品牌、能够产生持续可见的 利润、高利润率、合适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3)公司收购价值方面:需要考虑 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是否有通过 DBS 改进的机会、 盈利的可持续性、是否有机会与丹纳赫现有公司或平台形成协同效应。

  丹纳赫通过并购与协同效应构建核心业务竞争力。2005 年公司通过收购显微镜龙头 Leica Microsystems 进入生命科学领域;2009 年收购 的分析技术单元拓展生命 科学业务;2020 年收购生命科学仪器耗材龙头 GE life Sciences 成立 Cytiva 等。丹纳赫 通过多次的并购和重组实现了公司的快速扩张并奠定了行业龙头的地位。

  并购策略与协同效应为丹纳赫带来复合回报,子公司营收超预期。丹纳赫 2015 年收购 全球领先的过滤、净化产品供应商 Pall Corporation,累计额外营收超 10 亿美元,毛利 率水平提升 5%以上,投资资本回报率呈指数级增长。2016 年,丹纳赫通过收购分子诊 断公司 Cepheid,累计额外营收超过 20 亿美元,毛利率水平提升 10%以上,投资资本 回报率超 20%。通过有机执行公司并购与管理策略,公司整体收获了超额复合回报。

  赛默飞能够成为一家业务多元、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跨国仪器集团离不开并购策略。 赛默飞通过策略性并购,实现产品线扩充与业务扩张。赛默飞前身是创立于 1956 年的 热电公司,产品为热机,是赛默飞最初的仪器基因所在。随着热电公司发展壮大,2006 年热电以 106 亿美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飞世尔,并更名为赛默飞世尔,简称赛默飞。随 后通过 70 余次收购并购成为了今天的科学服务领域龙头企业。目前,赛默飞的业务已经 包括生命科学、实验室解决方案、工业和应用科学、临床和诊断四大方面。

  赛默飞通过不断并购细分领域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壮大完善产业链,产品技术与 市场份额位于行业前列。在生命科学仪器方面,2011 年收购的 Dionex 主要开发、制造、 销售用于分离和鉴定化学混合物成分的分析色谱系统,同年收购的 Phadia 强调全自动化 的实验室仪器系统,2013 年收购的 Life Technology 从事高级 DNA 测序研究,2016 年 收购了电子显微镜制造商 FEI,随后又在 2017 年生产控制软件和数据管理企业 Finesse Solutions 和 Core Informatics,进一步提升了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通过这一系列 收购,赛默飞完善了自身的产品链条,其 Orbitrap 质谱仪、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产品 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科学仪器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学、食品、环境、工业生产等 下游行业。

  海外巨头重视中国市场,中国地区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中国市场的深厚潜力和坚韧内里 对于有志于深耕本地的跨国公司持续保持强大吸引力。2022 年,多家海外龙头企业在中 国地区收入达数十亿元,占比达 10%-20%。此外,海外企业还积极进行本土化战略,以 丹纳赫为例,2022 年初丹纳赫宣布全面启动“创升中国”战略,以本地客户需求为中心, 将本地创新、本地制造和本地商业化高度串联,积极发挥丹纳赫商业系统的优势,加速 业务发展,以产业的有生力量持续不断开拓创新赋能之路。

  高端检测仪器国际美、英、日巨头垄断。目前全球分析仪器市场主要被国际行业巨头占 据,仪器信息网“2021 年全球仪器公司市值 TOP20 排行榜”均来自欧美及日本。当前 全球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赛默飞(Thermo-fisher)、丹纳赫(Danaher)、岛津、安捷 伦、沃特世、珀金埃尔默、西门子、布鲁克等,其中 Thermo-fisher、Danaher 市值约达 2000 亿美元。

  国内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分析仪器进口依赖度极强。由于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发、产业化 及应用技术水平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难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我国在科研领域使 用的科学仪器设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出口集中于中低端产品。根据《2022 年中国科学 仪器行业全景图谱》,科学仪器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产品,仅次于石油和电子元器 件。2016-2019 年我国大型科研仪器整体进口率约为 70.6%,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高 达 83.7%;分析仪器中色谱仪器进口率高达 88.5%。

  1.色谱仪方面,(1)根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计数据 显示,2021 年我国色谱仪器进口率高达 88.5%。(2)当前我国色谱仪出口产品多集中 于低端产品,高端气相色谱仪仍需依赖进口,2021 年我国气相色谱仪进口金额达到 19.78 亿元,进口设备高达 20 万元每台;出口金额为 8.39 亿元,每台设备出口均价不足 5 万。 2.光谱仪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光谱仪行业产品进出口总额为 7.17 亿美 元,其中进口额 6.24 亿美元,出口额 0.93 亿美元,实现贸易逆差 5.31 亿美元。2018 年 进出口总额达到 8.36 亿美元,贸易逆差扩大为 6.32 亿美元。 3.质谱仪方面,全球质谱仪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沃特世、丹纳赫、布鲁克、安捷伦、赛默 飞、生物梅里埃、岛津等公司,大约占据全球了 90%的市场份额。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 据显示,我国质谱仪进口金额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2020 年我国质谱仪贸易 逆差由 9.6 亿美元增长至 14.2 亿美元。

  2022 年高校仪器采购光谱、色谱、质谱国产化率分别达 16%、17%、14%,采购价 格较进口品牌偏低。根据化工仪器网统计数据,从采购金额上看,2022 年我国光谱、色 谱、质谱进口率为 75%、83%、81%;国产化率分别达 16%、17%、14%。从采购台 次看,光谱类设备进口海外品牌台次已低于 40%,国产品牌达 54%。质谱仪器进口品牌 台次仍高,达 78%。国产光谱、色谱、质谱采购台次较采购金额均高,以此推测国产品 牌采购价格显著较进口偏低。

  国家重点布局战略产业,政策支持国产高端检测仪器发展。科学仪器对现代科技产业、 国家安全、医疗健康、环境保护和社会生活等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实现重大科学研究 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的基石。近年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高端通用科学仪器,不断出台 利好政策,旨在打破国外高端分析仪器垄断、提高高端分析仪器国产化率。2021 年 8 月,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国产检验 检测仪器设备资产原值占比提升到 65%。《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要求进一步推动采购国产科学仪器,其中 ICP、ICP-MS 达到 75%;气相、色谱、质谱达 到 50%;液相色谱仪达到 75%;TOF-MS、水质分析仪达到 100%。我国高端科学仪器 设备产业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实现快速发展。

  重磅贴息贷款下放掀仪器采购浪潮,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2022 年 9 月 13 日,国务 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 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 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 1.7 万亿元。2022 年 9 月 28 日,财政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 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对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新增的 10 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 2.5%,期限 2 年,额度 2000 亿元以上。 银行以不高于 3.2%利率投放中长期贷款,扣减中央财政贴息 2.5%,故第四季度内更新 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 0.7%。重磅政策提供极低利息的贷款,加速消 费端设备更替周期,推动我国仪器市场迎来新一波仪器采购大潮。目前已有诸多院校、 科研院所发布采购需求,公司政府类客户收入占比较高,望深度受益订单放量。

  公司是一家以高端仪器装备产品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业务涵盖智慧环境、 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等领域,为环境、水利水务、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客 户提供分析仪器、运维服务、咨询服务等创新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公司掌握自主可控 的核心技术,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构筑多领域技术平台及创新应用,同步数字化、 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 仪器、软件及耗材贡献主要收入。截至 2022 年,公司仪器、软件及耗材为第一大收入来 源,实现营收 23.53 亿元,占比 68.2%;运营服务和检测服务及咨询服务 4.36 亿元,营 收占比 12.6%;环境治理装备及工程 5.4 亿元,营收占比 15.5%。目前公司多个在研项 目已完成研发工作,即将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公司有望纵向深入细分领域,享受研发成 果贡献的良好业绩增量。

  历史业绩波动较大,包袱逐步卸下盈利望企稳。营收方面,2022 年实现 34.5 亿元,同比下降 8.0%,主要系受宏观环境影响。受 PPP 影响,公司近年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 其中,2016-2018 年稳步提升,2019 年受毛利率下滑、费用率上升、商誉减值影响,归 母净利润下降 5.6 亿元,同比下降 93.4%。2020 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恢复,但 2021 以 来净利润下滑明显,主要原因系 1)环境监测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2) 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 7238 万元;3)2022 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1.83 亿元。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环境监测业务增速将逐渐放缓、研发投入将持续增加,商 誉减值有望伴随 PPP 有序剥离逐步改善公司财务表现。

  近年毛利率、净利率波动较大。2019-2022 年受市场竞争加剧、采购价格下行,公司综 合毛利率有所下降。叠加 PPP 整顿、商誉减值影响,2020 年以来利率下滑较为明显。我 们认为,伴随公司在高端仪器领域逐步突破、PPP 项目有序剥离,公司未来毛利率及净 利率回升趋势明朗。

  并购助力公司发展,业务版图持续外延。聚光科技的发展史中并购史占重要部分。2007 年先后收购北京摩威泰迪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石化化工过程分析市场;收购北京英贤仪器有限公司,进军近红外分析领域;收购北京盈安科技有限公司,切入金属分析领域。 此后,公司业务版图持续外延,涉及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与服 务业务五大板块,成为国内高端仪器领军企业,对标海外巨头。

  公司是一家集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 司主要向客户提供质谱仪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专注于质谱仪的自主研发、国产化及产 业化,掌握质谱核心技术并具有先进工艺装配能力,是国内质谱仪领域从事自主研发的 少数企业之一。 环保在线监测仪器贡献主要收入。截至 2022 年,公司环保在线检测仪器为第一大收入 来源,实现营收 1.3 亿元,占比 47.4%;技术服务 1.2 亿元,营收占比 41.3%;数据分 析 0.95 亿元,营收占比 33.9%。公司产品及服务高度聚焦于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的 PM2.5、VOCs 和 O3 监测,在该细分领域取得了较强的品牌优势,客户主要为各级生态 环境部门、环境监测站/中心/中心站以及科研院所等。在减税政策支持下,公司有望提升 高校以及科研场所的客户渗透率,推动仪器放量。

  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短期承压。营收方面,公司 2018-2022 年营收 CAGR 达 22.4%, 2022 年实现 2.8 亿元,同比减少 39.6%。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0.63 亿元,同比下降 180.6%。主要系新产品尚未量产,政府支出调整等因素影响。但短期冲击不会改变公司 长期优势,公司持续深耕挖掘客户及积极开拓市场、布局新业务模式,同时加强新产品 研发及加快产品升级迭代,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带来新增长点。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在线监测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等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 销售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光谱、质谱、色谱、频 谱技术为基础,形成了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 等四大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电力、汽车制造、新能源锂电池、制冷、 生物医药、科研等领域。 环保在线监测仪器贡献主要收入。皖仪科技共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环保在线检测仪 器,工业过程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截至 2022 年,公司环保在线 检测仪器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实现营收 2.94 亿元,占比 43.51%;工业过程检漏仪器 2.89 亿元,营收占比 42.82%;实验室分析仪器 0.37 亿元,营收占比 5.50%。公司是一家研 发驱动型企业,定位是精密科学仪器专业供应商,目前已在环保在线检测仪器和检漏仪 器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行业领军企业雏形已现。

  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研发与销售费用投入影响归母净利润。公司 2018-2022 年营收 CAGR 为 19.9%。2022 年实现营收 6.75 亿元,同比增长 20.1%,主要系公司持续推出 新产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疫情对市场影响减弱。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0.48 亿元, 同比增加 0.69%,主要系研发费用及销售费用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

  公司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净利率较为稳定。2022 年公司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 场竞争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市场推广力度,导致期间费用较高,净利率受到一 定影响。随着公司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等一系列 新产品得到推广,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 以及实验室耗材和相关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在食品检测、环境监测(水、空气、 土壤检测)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公司在实验分析仪器产品研发、核心技术、产品质量、 售后服务、客户资源与品牌优势方面逐渐建立了竞争优势,在洁净环保实验室解决方案 领域也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实验分析仪器和洁净环保型实验 室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实验室分析仪器贡献主要收入。莱伯泰科共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实验分析仪器,消 耗件与客户服务,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截至 2022 年,公司实验室分析仪器为第 一大收入来源,实现营收 2.8 亿元,占比 79.0%;消耗件与客户服务 0.4 亿元,营收占 比 11.7%;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 0.3 亿元,营收占比 8.6%。公司近期入选了第 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助于提升公司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成长为科 研仪器的国产替代先锋。

  受宏观环境以及研发销售队伍搭建等影响,短期业绩承压。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3.55 亿元,同比下降 3.76%,归母净利润为 0.45 亿元,同比下降 35.71%,主要系宏观环境 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公司 年初组建新的研发销售团队,人员薪酬增加较多,所以净利润下降且下降比例高于营业 收入。预计后续随着宏观环境向好以及研发销售成果显现,公司业绩有望回升。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公司毛利率总体维持在 50%左右,毛利率水平较 高。高毛利率水平主要原因为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下游客户注重产品的性能及质量,对 产品价格敏感度较低,此外上游行业为电子元器件等充分竞争行业,公司议价能力较强。 公司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较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Copyright © 2027 神机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