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机娱乐资讯 >
把职业当志业的科研躬耕者专访淮南师范学院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王凤武教授
时间:2023-07-25 18:15 点击次数:107

  王凤武,中共党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高校“十一五”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教学名师,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硕士生导师,“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淮南师范学院“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化学”省级硕士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全国有机电化学与电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淮南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电化学反应工程及有机电合成研究。多年来一直从事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电化学合成有机物及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大,2项重点),以及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校企合作横向项目等近20项。开展研究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各1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3项;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淮南市首届十佳科技创新人物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件。

  20世纪30年代吴宓在《我之人生观》一文中提出,“职业与志业合,乃人生最幸之事”。在淮南师范学院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逐渐将学术发展为毕生“志业”,并甘愿为其奉献一生。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王凤武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始终怀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在师院的热土上躬耕不辍,笃志前行30载。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兴趣。在采访中,王凤武教授表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我们做科研最强的内生动力。一个学者如果无法从科学研究中找寻到乐趣,那他必然会把科研工作看做任务、看做负担,自然就会在工作中觉得疲惫”。

  据悉,早晨7:30第一个到实验室,晚上10:30最后一个离开,这样的作息时间,王凤武教授已经坚持了整整30年。无论寒暑、无问东西,他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爱好以及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实验室工作,带着心中的那份热爱,不断围绕前沿课题,在光电化学、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为推动国家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提出了高效可行的师院方案。近年来,王凤武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充分发挥了在本科生及硕士生培养方面的作用。团队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件,研究成果获省市级科学技术或科技进步奖5项,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3名。

  “扶上马、送一程、关爱一生。”王凤武教授致力于引导更多的学生深刻感受科研魅力的教育理念,每年都会从本专业遴选出一批本科生进入“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带领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发掘他们的科研潜能,引导他们了解科学研究前沿,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同学们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王老师不喜欢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耐心地为我们分解课题,明晰步骤、充分准备,带着我们一步步探索到正确的方向。在跟随王老师的日子里,我们就是这样学会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作风和本领。”现已被录取为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的于文凯是淮南师范学院2020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他在大学二年级时就有幸进入王凤武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并在他的指导下接受到系统的科研技能培养。2020年至今,他又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跟随着王老师从事科研工作整整3年。在科研这条道路上,王凤武教授不但为于文凯指明了前进道路,解决了研究方向问题,还教给他专业的科学实验思路和方法,帮助他在科学研究中少走弯路,行稳致远。

  “很荣幸能加入到王老师的科研团队。学术路漫漫,从研究选题到搭建框架,再到完成初稿后的精心打磨,我们每一个学术成果的顺利产出都离不开王老师的悉心指导。”王老师的另一名学生葛全倩仍清楚记得自己的论文修订稿上被王凤武教授所做的密密麻麻批注及修改建议。“学生的每一篇论文他总是会逐字逐句地修改,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葛全倩感慨地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清风扶岸,杨柳依依,清晨的知明湖上,每天都荡漾着悠扬的口琴声。王凤武教授说:“我最爱的曲子是《我的祖国》,这首歌影响了我们几代中国人,知明湖畔自己吹奏过多少遍已无法记清,但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都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直击内心。”

  “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希望自己能够对社会做一些贡献”。在教育学生时,王凤武也经常勉励他们,要善于结合所学专业看到化工领域内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努力锻炼为国家、社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有机碳分析仪(岛津TOC-L CP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UV0plus)、电化学工作站(瑞士万通AUTOLAB302N、上海辰华760D)...”提起实验室中的科研设备,王凤武教授如数家珍,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据悉,王凤武教授用多年来获批的各类国家、省市级项目经费为团队购置了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共20余台(套),设备总值近700万元。

  作为“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王凤武一直以身作则,以过硬的作风为团队中的青年学者和学生们树立榜样,带领团队在无硝烟的科研战场上冲锋在前,立志科研报国底色,以所学造福社会、以基础创新助力国家发展,真正将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奏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多年来,学科团队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各自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区域产教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近年来,学科团队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多项瓶颈难题。

  淮南师范学院物理化学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成立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团队。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学学科坚持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有机结合,以材料与化工硕士点建设学科为载体,依托物理化学省重点学科实验室、绿色合成校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发挥本学科的协同效应,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为学校的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创造条件。学科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举,致力于电化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以电化学与材料学的交叉创新性研究为基础,跟踪国际前沿努力创新。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淮南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暑假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干,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盛夏时节,酷暑难耐。在这炎热的暑期,王凤武教授带领着科研团队和10余名学生不畏酷暑,不惧闷热,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奋斗在实验室里。他们忙碌、专注的身影,绘就了夏日一抹靓丽的风景,续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在淮南师范学院这片广纳英才,求贤若渴的学术沃土上,有很多像王凤武教授一样已经实现了真正“学术化生存”的学者,他们将大学教师当成自己的“志业”;也有很多充满活力,在科研领域不懈求索的青年学者,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前赴后继,薪火相传,追寻着师院人科研事业的“诗和远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是奋进者的时代,在一批又一批师院人的努力下,淮南师范学院正乘风扬帆,在奋力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航道上驶向远方。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肥分行开展服务意识与服务沟通能力提升暨消费投诉处理培训

  金安区城北镇:打造12345市长热线高效服务模式 架好党群干群“连心桥”

  更好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 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Copyright © 2027 神机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