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机娱乐资讯 >
光明 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3-07-28 14:39 点击次数:139

  光明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部署十大任务,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岭南春早,深圳北部的光明小镇,400多亩油菜花已进入盛花期,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人勤春更早,就在全省全市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角之后,光明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马不停蹄召开连片产业空间攻坚部署动员会、2023“锚定高质量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动员部署会等重要会议,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奋进号角,激荡起光明科学城澎湃春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新发展动能”,是光明区的历史使命。经过数年打基础,如今光明科学城已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

  接续奋斗再出发,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光明区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狠抓重大创新平台、重点产业发展、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产业空间,以敢于争先的胆略气魄、激情燃烧的奋进状态抓工作落实,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奋力走出一条具有科学特色、彰显先行示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大格局大视野谋划大未来。光明区勇担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通过引进“大院大所”,跨越式提升创新能级。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深圳湾实验室、南科大光明高等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纷至沓来。20余支院士团队聚集光明,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突破1200人,科研院所人才突破4400人。

  光明科学城正深刻印证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蓬勃伟力,先行示范着科研经济这种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在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加快培育壮大“20+8”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光明区紧跟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布局了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规划发展合成生物、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5大未来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产业技术壁垒高、专业性强,恰与这座具有“科学味”的城区双向奔赴。

  光明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未来产业“1+2”专项政策,出台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成功设立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光明科学城专区,国内首发新型显示、合成生物领域专利导航报告。落地全市首批产业发展基金、100亿元科技金融专项,发布科技金融产品62个。全区孵化集聚未来产业企业超7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08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0亿元。

  为了加快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光明区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源头创新为引领,推动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龙头企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面向产业需求的创新中心,支持大型企业积极建设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在产业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充分激发“科学+产业”的蝴蝶效应,打造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经济增长极。并专门提出,要先行示范“四链融合”,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驱动光明科学城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锚定高质量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中,建设产业创新中心,高效成果转化;攻关核心技术,驱动产业发展;发展科技金融,支撑科研经济正是对上述发展思路的具体落实。以建设产业创新中心为例,光明区提出要建成运营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创新中心,提质发展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智能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谋划布局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这也意味着,全国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转化新模式在光明科学城将由“一枝争春”变成“百花齐放”。

  4年来,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854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4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72亿元增长至94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4%提高到60%以上。华星光电T6、T7,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康泰生物疫苗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贝特瑞、普联等一批骨干企业加速壮大成为行业头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735家,增长近3倍,增加值实现翻番。全区上市公司增至2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1家,国高企业数量增幅近200%、达到1703家。如今的光明,已经迅速成长为深圳市充满生机活力、发展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成为投资创业的新热土。

  这些沉甸甸数据背后,是光明区长期以来对工业立区、制造当家的坚守。这份坚守在新时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光明区将牢牢立起“产业”这根顶梁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车间的机器运转声、产业项目建设现场的机器轰鸣声,是对承诺的最好注脚。在1月29日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光明分会场,第一季度18个新开工项目的集中启动,吹响了光明区2023年奋进实干的号角。18个项目总投资23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4亿元,涉及产业、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将为光明区的高质量发展积蓄新的动能。

  在此次大会上,光明区提出,将坚持工业立区、制造业强区,为全市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光明力量。做强“8+5”产业集群,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两个千亿集群和高端医疗器械、智能终端两个五百亿集群。新增2家百亿级大企业,实施40家十亿级高成长性企业“灯塔工厂”培育专项,开展优势传统产业“创新赋能、数字赋能、品牌赋能”三大计划。面向全球“双招双引”,引进培育上市公司6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各300家。

  光明区将把“增长”数据落在项目上。支持2500家“四上”企业扩能增效,紧盯占GDP比重约九成的工业、营利性服务业等五大重点行业持续发力。激活深圳北部中心消费活力,以潮玩、露营等新业态为牵引,做大都市休闲文旅消费;搭建线上线下一体交易平台,拓展钟表、内衣时尚消费,实现社消零总额增长8%以上。坚持项目为王,全速推动395个在建项目,落地见效欣旺达、TCL中环等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全力冲刺固投1000亿元。

  十大任务中的坚持制造业当家,塑造一流产业体系;坚持空间为王,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落实“五个千万”,推动全员“双招双引”;彰显创新与生态特色,打造凤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等任务,也从大产业、大项目、大空间、大招商等维度提出了具体冲刺目标,压实了责任。

  高品质产业发展空间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光明区布局建设了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中试验证转化平台和高品质专业园区,全方位加速科技成果“沿途下蛋”。这些创新创业载体和优质项目的落地亟须优质承载空间。

  在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面临空间资源紧缺的这一对矛盾中,光明区大开大合,闯出了一条连片产业空间的突围新路。过去4年,光明区通过实施“拦退引”行动、“两个一千万”工程、“5+8”连片产业用地整备,推出“工业上楼”指南,释放产业用地269公顷,筹集高标准产业用房952万平方米。仅2022年,光明区就圆满完成轨道13号线车辆段、薯田埔、上村莲塘(龙大北)等第一梯队5大片区攻坚任务,释放连片产业空间113.4公顷,超额完成109公顷的年度目标。

  1月29日开工的产业项目中,湾区“20+8”之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综合开发项目就是空间突围的典型代表。项目总投资536亿元,将贡献高品质产业类空间197.5万平方米,一期计划2026年12月竣工。该项目还被纳入深圳市首批“工业上楼”试点,率先运用“城市更新+利益统筹+土地整备”大片区统筹二次开发“3.0模式”,盘活平方公里级用地资源,构建“先进智造园区+科技产研街区”全链条智造产研空间,是打造“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和“工业区连片改造试点”的光明示范项目;通过整合生态、轨道、文化、产业资源,推动站城一体化开发,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引入央企+民企联合体合作开发建设,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合作新模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到“土地等项目”的重大转变,持续增强光明工业发展后劲,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光明区快马加鞭攻坚连片产业空间,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锚定高质量澎湃新动能”十大任务中,要求“坚持空间为王,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坚持“研发+智能制造”,打造大湾区生物医药谷(光明云谷片区)、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新材料新型产业社区(上村莲塘片区)等5个“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

  近日的光明区连片产业空间攻坚部署动员会,也对接下来连片产业空间攻坚擘画了具体作战图,擂响奋斗战鼓。2023年,光明区将攻坚连片产业用地不少于100公顷,通过推进公明街道上村莲塘、玉塘街道长圳茅洲河、马田街道薯田埔等利益统筹项目,释放高端、优质、连片产业空间,做大做强“8+5”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优质空间持续释放,大商优商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加快提升空间经济密度和产出效益,为光明打造深圳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夯实基础。

  “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最近,深圳最大的一块连片农田的油菜已经进入了盛花期。难得一见的油菜花海,成为深圳市民春日里最钟爱的打卡地。

  花海掩映中,赣深高铁平均十几分钟就会有一班车路过。很多人用高铁为背景拍摄花海,还给这些列车起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开往春天的列车。花海一侧,是碧波荡漾的光明湖。骑行绿道宛若一条绸带,蜿蜒在绿水青山花海间。

  离花海不过数分钟车程的地方,就是刚刚建成即将投入使用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在科学城腹地保留了这一片如诗田园,让不少来到这里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眼前一亮。光明区在加速提升科学集中度、显示度,做强“8+5”产业集群的同时,下大力气提升城区品质风貌,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城市高质量发展承载力,让群众充分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光明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本底优越,基本生态控制线座水库星罗棋布,永久基本农田总量占全市总量的44%,全市居首,森林覆盖率达26.3%,湿地保护率高达91.6%,可谓“山环水绕林拥城,满目青山绿意浓”。

  近年来,光明区深度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绿色、生态、科学、生命”的理念统筹规划生态空间,高标准编制《光明区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规划生物廊道,从开发建设源头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光明建区以来首次区域性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中,发现野生植物225种、野生动物252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8种。金毛狗蕨、豹猫现身光明森林公园,濒危植物野生水蕨安家茅洲河畔,光明区生物多样性水平持续提升。

  高质量人居环境是城市创造力的催化剂、加速器。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需要别具一格的城市载体,也必将催生独树一帜的城市风貌。光明区将对这座因科学而新生的城市进行更高水平的升级再造,为市民呈现一座既有“科学味”又有“烟火气”的科学城。

  在全省全市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角之际,在光明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同时,城市品质提升也毫不松懈。1月31日上午,全域自然教育启动暨虹·自然教育中心开馆仪式上,光明区发布了系列重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包括《光明区山水连城专项规划》。该专项规划详尽介绍了“一河九水、百里山环,千顷公园、万亩稻香”孕育光明最独特的生态底色;并将推出百里山环、茅洲碧脉7大拳头产品,尽显“一环、一脉、九廊”的光明之美;打造郊野径、骑行径、漫步径三类品牌路径,串联半城山水半城园、一角烟火一角景。

  光明山水连城将以1环、1脉、7品、3径、6连、9廊——“117+369”为行动代码,识光明、品光明、享光明,持续以生态文明引领“双高”发展,塑造山水连城、烟火漫城、科学趣城的典范。

  随着“山水连城”专项规划发布,光明区将进入实施阶段。规划期内将建成绿道200公里、碧道40公里、郊野径150公里、骑行径150公里。建成山水连城示范区,新建提升公园21个,打造5个自然教育中心,争创全域自然教育示范区;实施“文化传城”计划,年均开展高品质文体活动100场以上,打造户外运动之区;实施“烟火漫城”计划,每个街道打造2处特色商圈、2条以上人气美食街。

  十大任务中也提到,要建设环中山大学国际创新街区,推动人才集聚和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长圳高品质社区,打造全市人才社区典范;启动城中村综合品质提升计划等。

  未来的光明,魅力城区必将活力迸发。这里高楼林立、灯火璀璨,这里青山远黛、近水含烟,这里花开阡陌、风吹稻浪,城市之美与自然之美相融交织,一座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引领风尚,成为科学家与市民心中的理想家园。

Copyright © 2027 神机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