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机娱乐资讯 >
“大考古”搭建协同新平台
时间:2023-12-21 19:57 点击次数:69

  燕文化考古研究中心近日正式成立,京津冀文物局牵手建成全国首个“大考古”联盟。展望未来,三地7家考古单位将以琉璃河考古基地为中心,围绕燕文化考古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京津冀考古事业协同发展。

  燕文化形成于西周时期,三千余年赓续不断,发展至今形成了慷慨任侠、包容共生的地域文化。京津冀三地同属燕文化圈辐射范围,北京琉璃河遗址、河北燕下都遗址、天津张家园遗址,分别从不同时空印证着燕文化的复杂性与统一性。可以说,京津冀地域一体,人缘相亲,文化一脉,组建“大考古”联盟,有需要更有必要。

  考古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大考古”思路审视,新时代考古需要大格局、大视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三地考古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渠道并未完全打通,多学科合作、跨区域资源整合相对有限;课题研究全局统筹不够,对燕文化考古理论体系构建缺乏深入探讨……如今有了“大考古”联盟搭建平台、整合力量,考古研究不再被地域束缚,能够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例如,顺着北京琉璃河遗址附近大石河,进入河北拒马河流域,京冀联合开展流域考古调查已提上日程。通过实战锻炼,各方全面整理发掘资料,合作编写调查报告,更有利于推动考古研究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构建京津冀考古协同发展新格局,重在融合,要在协同,根在文脉,成在资源共享。明确顶层设计只是第一步,理顺机制之后,协同局面就有了更深拓展的可能。在技术手段方面,北京高校院所众多,科研力量雄厚,考古仪器设备精密周全,未来可进一步面向天津和河北开放;在人才培养方面,三地可依托几大考古遗址建立实践学习基地,联合培养多层次考古人才;在成果利用方面,京津冀可共同策划展览,开设燕文化博物馆,联合开展公众考古活动,讲好原汁原味的燕文化故事。此外,还可加强考古遗址集群效应,将琉璃河等考古基地建设成为集科研、展示、文物保护于一体的国际化考古工作站。多机构专业团队支撑,多学科联合攻关推进,“科技+考古”深入田野一线,无形边界将不复存在,京津冀地区整体考古研究水平无疑会产生质的飞跃。

  密不可分的地缘关系塑造了京津冀的文脉根柢,燕赵文明的历史传承又养育了京津冀的文化底蕴,这正是凝聚三地协同发展的力量源泉。打通考古“断头路”,织密合作“一张网”,期待更多协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流转,助推更多“1+1+1>3”的协同硕果。

Copyright © 2027 神机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