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机娱乐资讯 >
微观乡村|打造县城里的标准实验室 植物学博士刘芝龙:扎根乡村5年把生态科普当做使命
时间:2024-02-26 12:23 点击次数:50

  原标题:微观乡村|打造县城里的标准实验室 植物学博士刘芝龙:扎根乡村5年,把生态科普当做使命

  在江西婺源县城,很少人知道刘芝龙,但很多人知道林奈。虽然他们并不清楚林奈是一个300多年前的瑞典人的名字,是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

  “林奈实验室”最初出现在婺源县太白路上的时候,附近的人都很好奇,“这里是干什么的?”

  去同一家餐馆次数多了,连洗菜阿姨都知道刘芝龙是一个博士,但她们叫他“林博士”。刘芝龙会笑着用东北口音澄清:“我不是林奈,我叫刘芝龙。”

  再后来,多数婺源人都知道“林奈实验室”有很多硕士、博士,在做自然保护和科普。“林奈实验室”也成为这座小县城的地标。

  2013年,还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读书的90后硕士刘芝龙,第一次来到妻子王煊妮的家乡婺源,就被这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

  2018年4月7日,一堂主题为“婺源珍稀生物物种的科学百年”的讲座在婺源开讲,主讲人是已经从台湾大学毕业的博士刘芝龙。

  2023年7月,在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刘芝龙创办的婺源县林奈实验室被授予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

  2024年1月15日,刘芝龙荣获第二届“江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

  5年时间,刘芝龙和他的伙伴们,在一个县城架起了一座自然生态科普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在江西婺源县城,很少人知道刘芝龙,但很多人知道林奈。虽然他们并不清楚林奈是一个300多年前的瑞典人的名字,是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

  “林奈实验室”最初出现在婺源县太白路上的时候,附近的人都很好奇,“这里是干什么的?”

  去同一家餐馆次数多了,连洗菜阿姨都知道刘芝龙是一个博士,但她们叫他“林博士”。刘芝龙会笑着用东北口音澄清:“我不是林奈,我叫刘芝龙。”

  再后来,多数婺源人都知道“林奈实验室”有很多硕士、博士,在做自然保护和科普。“林奈实验室”也成为这座小县城的地标。

  2013年,还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读书的90后硕士刘芝龙,第一次来到妻子王煊妮的家乡婺源,就被这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

  2018年4月7日,一堂主题为“婺源珍稀生物物种的科学百年”的讲座在婺源开讲,主讲人是已经从台湾大学毕业的博士刘芝龙。

  2023年7月,在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刘芝龙创办的婺源县林奈实验室被授予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

  2024年1月15日,刘芝龙荣获第二届“江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

  5年时间,刘芝龙和他的伙伴们,在一个县城架起了一座自然生态科普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婺源县太白路文博艺术公园,当地政府原本是想打造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但现在,“林奈实验室”是这里最著名的所在。

  “所有景观都是从野外真实生境复刻而来。这一个缸里便有100多种水生生物,我们严格按照婺源山区源头水系的生态特点,尽最大可能复刻了水系景观和生物组成。”进入林奈实验室的一楼,原生鱼缸、原生溪流缸、婺源本土石灰岩景观生态缸依次摆开。后者是林奈实验室的“镇馆之宝”,也是刘芝龙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这是一个反映婺源喀斯特地貌生物多样性的雨林缸,缸内山石、苔藓、藤蔓多层分布,米虾、乌龟、蝾螈、臭蛙等潜藏其中,营造出了丛林的一角。

  上到二楼,自然实验室、标本陈列室、博物自然教室、白桦木活动室一个接一个。

  位于北纬29°,婺源拥有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里是靛冠躁鹛唯一的家乡,是婺源安息香、婺源凤仙花唯一的模式产地,是白鹇、黑麂、白颈长尾稚、鸳鸯、中华秋沙鸭、黄山角蟾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刘芝龙如数家珍。

  在他看来,婺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珍惜濒危生物物种。“大量物种增加了她在生态上的魅力,婺源是一个在我心目中一直向往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2013年,还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刘芝龙,第一次来到妻子王煊妮的家乡婺源,就被这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

  2018年,在台湾大学完成植物分类学博士学业后,刘芝龙做了一个让很多人吃惊的决定,没有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决定到十八线小县城从事自然科普。

  最初,刘芝龙和几个决定跟着他一起创业的同学凑了几万元,在婺源县城一条河边租了房子。由于地势低,每次涨水他们都如临大敌。最猛的一次涨水,水位淹到腰间。“标本、文献资料、实验器材全都泡水了,我们两年内搬了五六次家。”刘芝龙和妻子王煊妮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当地政府了解到他们的困境之后,提供了目前的场地。“只收取很少、象征性的租金,帮我们起步。”2020年,林奈实验室开始有了稳定的办公场所,但建设仍需要他们自己努力。

  经费不足,刘芝龙、王煊妮把结婚和买房的100万元拿了出来;请不起工人,团队自己动手,搬砖、扛沙、和水泥、接电路、刮瓷、焊接、喷漆……一整套工序下来,每个人都变成了“熟练工”。

  “实验室是我梦想的一个写真。”做自然科普的人不少,但很少人会选择花钱打造一个实验室,而且是一个标准实验室。为了打造实验室,刘芝龙和团队成员花了几年时间,足迹遍布婺源的山村、溪流、溶洞和密林,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完善婺源生物多样性物种名录。

  有人评价说,如果这个实验室是在北京、上海或深圳,没有人会感到意外,但意外的是它却出现在婺源这样一个小县城。

  “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学识,搭建一座安全、专业、有趣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自然、爱上自然。”说起选择婺源作为自己事业起点的初衷,刘芝空如是表示。

  依托婺源独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林奈实验室,刘芝龙带领团队研发自然教育产品。这也是他和团队一开始就想做的:在当地进行自然教育和自然科普的本土化尝试,同时积极推行婺源本土物种的生态保护,向社会公众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公益还是创业?和大城市相比,小县城公共平台资源较少,公众科学素养不足。选择在婺源创业,一切得从零开始,而且风险极大。

  从一开始的场地和经费困扰,到后来的人员流失,以及突入其来的疫情,刘芝龙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应该选择在一个县城进行自然教育。

  作为林奈实验室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的郭维,硕士读的是动物生态学。“在大城市里没有这样的机会,刘芝龙当时给我打电话说一起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到了婺源后,刘芝龙和郭维首先面临的是团队成员流失的问题。“团队成员都是高学历,我们给不了高工资,未来他们的婚姻和孩子的教育在这里都会成为问题。很多人在第一年就没有坚持下来。”

  “自然科考营”是林奈实验室的主打产品。“这是一门精心设计的户外科普课,目的是让大家理解生物多样性,学会尊重自然与生命。”

  林奈实验室主要收入来自于自然科考营家长和学员的报名费用。而由于2020年年初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科考营活动无法成行,团队没了收入,实验室建设又要投入费用。最难的时候,刘芝龙和团队成员“苦练内功”,精心打磨课程。

  “林奈实验室的老师们,对课程的设计细节近乎严苛。”王煊妮介绍,在课程设计阶段,实验室会邀请附近居民来听课,观察哪些知识点或者哪种讲授方式更能吸引听众的关注和认同。没有了“创收”,林奈实验室的公益属性却在当地得到了彰显。“很多家长和学生参加了一次活动后,都在打听下一次活动什么时候进行。”

  几年下来,林奈实验室科普自然教育知识,受众达5000万人次;开展自然教育活动260余场,服务对象达8万余人。

  与此同时,刘芝龙和团队成员花了3年时间跑遍婺源600多个自然村,探寻婺源生物多样性的“秘密”,对当地动植物资源进行本底调查,发现了不少“新物种”。

  观察夜行性生物的行为和节律;看林鸟的栖息环境和森林的群落;在实验室动手,借助精密仪器揭开生物奥秘的一角。2023年的整个暑期,林奈实验室的老师们都在这样的课程中度过。他们带领的“科考成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学生。“去年暑假和国庆假期,我们一共做了33期,800多人参加。”

  在全国范围内都拥有了良好口碑之后,刘芝龙不再担心团队成员的稳定性。目前,林奈实验室拥有相关专业全职研发人员20人左右,签约科学教师30人。全职研发人员全部来自或毕业于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以及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刘芝龙说,5年前,林奈实验室在婺源扎根,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也很少有人清楚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行业。随着长期公益性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及方法的长久传播,最终在婺源本土生物多样性调查、外来入侵物种清除、本土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及人工复育上取得了婺源民众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婺源本土的自然教育工作终于有了显著成效。”

  2022年夏季,林奈实验室连续举办了12场关于福寿螺对婺源河流造成生态破坏的公益讲座,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发动近千人次的民众参与到福寿螺的清除行动中。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林奈实验室也承担了婺源部分野生动物的临时救助工作,不断会有热心村民把发现的受伤保护物种送到这里。

  近期,林奈实验室又在研发婺源本土珍稀濒危蝴蝶的人工繁育技术。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实验室的后院已经被改造成婺源首个蝴蝶保育绿地。

  15名学生加1名老师,刘芝龙清晰地记得婺源县大鄣山乡篁田小学的师生数量。

  他同样记得,当林奈实验室的伙伴们抬着幕布、投影仪、显微镜、螺旋冷凝管和各种标本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哗啦啦地一拥而上,围着他们欢呼雀跃的情景。

  “相当一部分孩子进了城,村小的孩子和老师们越来越少。”2023年年底,面对乡村小学学生流失的情况,刘芝龙给林奈实验室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2024年一年,为婺源的乡村小学上门做100场自然教育活动。“现在已经做了11场。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这是2024年刘芝龙想干的事情之一,另一个想干的事情是尽可能通过自然教育和更多的村庄发生联系,“给留守老人增加收入和带去活力。”

  “去年一年,我们把自然科普和自然教育延伸了很多内容。” 刘芝龙介绍,对林奈实验室来说,更节约资源、更省钱的模式是把科考营建在景区里,不跟村民有接触,“但我们发现,留在村里面的那些老人,确确实实各方面条件不是很好。以前去一个村就是逛一圈儿,去了就走,现在我们是想办法把人留下来,为当地老人增加一些收入。”

  距离婺源县城45分钟车程,清华镇诗春村有一个有着200年历史的老祠堂。以往林奈实验室在附近做自然教育野外活动时,因承包山谷的价格问题与村民发生矛盾。2023年,刘芝龙在与村干部交流过程中,发现村里的老祠堂保存完好,却日常闲置。林奈实验室投资修缮后,祠堂变成了自然科考营孩子和家长们就餐的地方。

  “村里的老人们负责做饭,孩子们在村子里和祠堂里感受传统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处。”刘芝龙介绍,去年夏天,连着一个月,每天都有自然科考营30多个孩子和家长在祠堂就餐,为当地老人创造了几万元的增收。

  刘芝龙介绍,2024年,林奈实验室会专注3件事,一是自然科考营营地建设,包括蝴蝶保育绿地和生态缸的完善。二是做好婺源自然资源的本底调查,包括动植物在内,林奈实验室已在婺源新发现100多种动植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最后就是公益科普。”

  “我们想把林奈实验室做成一个社会企业,致力于用商业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在刘芝龙的规划里,70%的盈利会用来做公益。

  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刘芝龙的目标清晰。“通过自然教育,达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目的。我们的价值就在这里。”

  更远的未来,刘芝龙和他的团队希望将林奈实验室复制到更多的中国县城以下的区域,“以婺源为大本营,慢慢向全国扩展。也许不久的将来,在某处海边、某处沙漠,会涌现出主题多样的生态系统实验室。”

Copyright © 2027 神机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