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机娱乐资讯 >
上世纪日本房价暴跌无数人自杀但日本悟出一个沿用至今的真理
时间:2023-08-28 20:50 点击次数:81

  麦克阿瑟对此认为,日本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必须发展日本,才能对抗海那边的。

  美国方面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变相扶持日本发展,当年美国特殊采购事项贸易额竟占日本出口额27%之多。

  作为一个从1868年开始工业化的国家,1946年的日本国民整体识字率达到了百分之75以上,而一般认为2023年的印度识字率也就在74%左右。

  从战后至1976年的30年间,日本彻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达到94%,大学入学率达38%。

  同时在这些产业发展壮大,乃至于垄断世界某一领域的期间,日本企业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大型财阀往往与政府有紧密联系,其中的优势项目受到日本政府补贴,提高其整体国际竞争力。

  并且日本实行终身雇佣制和西方式的工会制度,带来了员工极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也打造了一批国际大型企业,例如三井物产、三菱商事、松下电器、本田丰田等。

  除了这些之外,日本大量出生的人口和历经美国民主化改造的稳定社会也让其有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

  二战前日本死了几百万人也没能让国家强大到如此,二战后竟然在美国政治控制下做到了,想想着实耐人寻味。

  但经济有其客观规律,不会因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下隐藏着日本天大的经济泡沫。

  日本的小镇青年们满怀着对东京、大阪的期望,通过不断学习或是职业体育,希望能够在大城市扎根。

  涌入城市,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工业用地价格疯涨。1973年,日本房价到达峰值。

  此时的日本其实已现颓势,虽然名义GDP增长率23%,可当年日本CPI增速竟在16%以上,实际GDP增长率仅有5.4%。

  “团块世代”成年涌入城市,需要结婚置业,他们成为房价、土地疯狂增长的最终“接盘者”。

  既是“经济泡沫”的因也是果。当然,社会面上日本还在欣欣向荣的发展,各项产业创新层出不穷,GDP增速为泡沫托底。

  “亲爱的爸爸”变为了日本的“仇敌”。早在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就表现出了对日本产品的极大敌意。

  同时不断在国际舆论上造势,大肆批评日本的出口政策、政府扶持政策及内部交易等经济制度。

  美国、西德、日本、法国、英国,这五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财长及央行行长(G5)于纽约饭店召开会议。

  该会议实质上是美国诱导美元兑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国内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广场协定”。几十年来,无数经济学家对《广场协定》褒贬不一,但有一种说法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

  当时的日本投资者持有大量美国资产,贬值的美元正是为了打击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日本。

  叠加上自1973年以来日元的不断升值,此时的日元已经水涨船高,成为了美丽绚烂而又一触即破的泡沫。

  日本企业借助强势的日元开始大肆在海外进行收购,比如美国文化代表好莱坞电影公司、洛克菲勒中心。

  再传导到生产端上,则是日本原本优秀的制造业开始大幅衰退,实体经济规模不断衰减。

  可人的贪念是无穷的,在经济衰退阶段,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计划经济,资金怎么可能会流到风险大、周期长、利润低的实体经济中呢?

  无论是商人、公务员、工人、白领甚至是农民,都将自己的钱扔到了疯狂飙升的虚拟经济中去,而实体经济却干涸枯萎。

  可事实上随着日本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土地和住宅的真实需求早就饱和。

  这番过激的紧缩政策作为导火索,直接让房市崩盘,人人竞相脱手房屋,除了少数灵敏的鱼儿,绝大多数人已经被困死在牢笼之中。

  除掉东京、名古屋、大阪少部分超大城市,日本绝大部分地区的房价实际上下跌超过九成。

  是没有任何理智可言的。在群体的投机狂欢中,如果政府不主动作为,及时干预经济发展,切实以实体经济为发展中心的话,很有可能误入歧途,被人类自身的贪念所打败。

Copyright © 2027 神机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