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机娱乐资讯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主题采访走进黑龙江
时间:2023-09-09 00:06 点击次数:140

  火花四溅不停歇,国之重器锻造时。在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架架重型机床轰鸣,一件件精密仪器运转,一个个创新发展成果诞生。多年来,中国一重高质量完成多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展现了攻坚克难、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2日,记者走进中国一重,探寻新时代“国之重器”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夏尽秋来,天气转凉。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里,始终是一片火热的生产场面。1.5万吨水压机启动,技术工段长贾宝昌带领大家,开始了加氢反应器连接部件的锻造工作。这个超大型的圆环表面温度高达1200多摄氏度,灼热的温度时刻炙烤着周围,头戴安全帽的贾宝昌顾不上擦汗,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加工锻件的尺寸和形状,不停地用对讲机沟通,及时做出调整。

  据介绍,这里主要承担着核电、水电、风电,以及专项装备、新材料等大型锻件的锻造任务,715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华龙一号”主泵泵壳锻件……一些重大锻件在这里被“揉捏”成形,成功填补了国内相关锻件领域的技术空白。去年锻造的加氢筒体,更是创造了世界异形加氢筒类锻件单体重量、直径及壁厚均最大的三项纪录。

  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一重在不断攻克和解决重大装备“有无”问题中,形成了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为主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累计为国家开发研制出421项新产品,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75项,为各行业提供机器产品近600万吨。

  王宏琪,轧电制造厂数控400T机床青年操作者,最近他加工的电机转子精度达到了5微米。面对记者的称赞,他谦虚地说:“这里有的是高手,大家都在钻研,努力把重点产品加工好,桂玉松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一重,提起“刀客”桂玉松,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黑龙江省首席技师,每天操作刀具切钢削铁,用严谨高超的技术,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作为轧电制造厂18米深孔钻机台长,他平时的工作就是给很多“大国重器”进行深孔加工,所加工的孔又细又小又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在加工它的时候,刀具出现严重振动,外国专家认为中国一重没有能力加工这么高精尖的产品。桂玉松暗下决心,一定要突破这个技术难关。他们苦心钻研,开槽用了100多天,随后仅用60多天就加工出来,打破了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全球唯一供货商——日本JSW的技术垄断,扭转了相关装备制造受制于人的局面。

  走过数字化样板车间电子屏,生产副班长赵巍正在关注着机加班内所有设备的运行、维修等情况。据了解,这里共有37台大型数控机床,通过这个屏幕,可以看到这些设备的能耗、负荷情况,为数字化的应用打下基础,令“大国重器”的生产变得举重若轻,敏捷高效。

  近年来,中国一重坚定不移走自立自强道路,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研制了“华龙一号”等核电首台套主设备及一回路主锻件,攻克了重型H型钢万能精轧机组设计等9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国内首支调相机转子,打破了外企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取得了核电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国产化等24项重大科技成果。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两块牌匾,让中国一重厂区里的这座老式小楼格外醒目,墙上“创新成就梦想,科技引领未来”12个蓝色大字熠熠生辉。

  “过去我们一直都是跟随模仿式创新,现在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干,始终站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垄断的第一线,实现了我国系列重大技术装备从0到1的跨越。”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总经理聂义宏自豪地说。一项项重大创新成果的取得,使中国一重从根本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重大跨越,形成了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多年来,中国一重把“变”字贯穿解放思想和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以思想之“变”引领行为之“变”、以行为之“变”撬动发展之“变”。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一重设计研发、制造基地技术转化、战略协作研发、协同客户应用技术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国家创新平台运行模式取得了整体优化,连续两年在央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获得A级,企业的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员工收入都取得了稳步提升。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如今,中国一重已发展成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导者、国际先进的核电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装备中国、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在中国一重诞生,一幅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铺陈延展。

Copyright © 2027 神机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